《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试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2 10:46:30   浏览:922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试行)

交通部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试行)
交通部


第一条 为了总结公路建设项目从决策、设计、实施到通车运营全过程的经济教训,科学评价建设成果,使公路建设管理步入程序化、规范化、工作方法科学化的轨道,强化全行业宏观管理机制,提高公路建设的管理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是指在公路通车后,经过二、三年的实际运营考核,按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对建设项目从立项决策、设计方案、工程施工直至通车运营的全过程各阶段工作的成功与失误,全面对照、总结,并对各阶段工作成果变化的内在联系与促成因果进行追踪的
工作。为不断提高决策、设计、施工管理水平,合理利用建设资金,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全面改进建设管理,制定相关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条 建设项目后评价成果的主要文件为“后评价报告”、“建设项目管理卡”。
“后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项目的概述;
二、项目前期工作各阶段(“项目建议书”、“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主要指标的变化分析;
三、项目施工实施与设计文件主要内容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四、考核期运营情况及其与决策、设计的预期目标的差别和原因分析;
五、建设项目最终的评价;
六、后评价的结论和建议。
利用国外贷款的项目后评价报告还应包括国内、外咨询(评估)结果、贷款额及其使用情况和偿还能力等。
“后评价报告”的文本格式及其主要内容要求详见本办法附件。
“建设项目管理卡”的表格内容详见本办法附件。
第四条 凡属公路(包括独立大桥、隧道)建设的大中型及重点工程项目,均应按规定开展项目的后评价工作。各建设单位应于建设项目立项(即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开始填写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建立起建设项目跟踪管理系统和定期检查制度,并按规定逐步完善各阶段的各项管理
机制。
第五条 编制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必须以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各阶段的正式批准文件为依据,以科学数据为基础,通过科学分析、对比、检验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管理及通车运营各阶段主要指标及方案、物价、利率、汇率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及其因果关系;对比、分析建设规模、工
程概算、经济效益、财务效益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变化及其原因,判别其变化是否科学、合理。
第六条 后评价依据的主要文件包括:立项决策、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成果及其审查意见、批复文件,施工阶段重大问题的请示及批复、工程竣工报告、验收报告和审计后的工程决算及主要图纸等。
第七条 建设项目后评价的主要方法是“对比”、“追踪”。科学的后评价工作,必须与完善的跟踪管理系统相结合,建立、健全“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和若干子系统管理卡,实行计算机统计跟踪管理,推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建立决策、设计、施工、通车运营各阶段的技术、经济
档案,为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积累完整的技术经济资料和科学的技术经济数据。
第八条 建立建设项目考核期制度。根据项目特点,建设项目自验收通车至后评价工作开始的二、三年内进行交通量及运行车速调查,财务核算,检验设计通行能力、经济效益等各项指标的实际水平,为项目最终总结提供运营方面的可靠数据。
第九条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由负责该项目的交通厅(局)负责,组织设计、施工和其他有关部门参加,研究编制后评价报告,经本单位行政领导和主管技术、经济的负责人(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自审后,邀集国家有关部门、设计与施工单位和公路管理方面的有关专
家及地方政府的有关人员共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后评价报告的编制单位要根据审查意见对后评价报告做进一步修改、补充,并报送交通部作为建设项目管理的最终成果。
上报的后评价报告编就后,由编制单位负责人、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签章并加盖公章,报送主管部门一式十五份。报告文本统一采用297mm×210mm(A4)装订、封面采用紫红色,报告及主要附件合并装订。
第十条 本办法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批准公布之日起试行。

附件: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Ⅰ.封面格式
××—××公路后评价报告
(编制单位)
一九 年 月
Ⅱ.扉页格式
编制单位 ××××× (盖章)
单位负责人 ××× (盖章)
总工程师 ××× (盖章)
总经济师 ××× (盖章)
总会计师 ××× (盖章)
项目负责人 ××× (职务或职称)
报告主办人 ××× (职务或职称)
参加人员 ××× (职务或职称)
××× (职务或职称)
参加单位 ×××××
参加人员 ××× (职务或职称)
××× (职务或职称)
参加单位 ×××××
参加人员 ××× (职务或职称)
××× (职务或职称)
Ⅲ.目录
目 录第一章 概述第二章 项目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的情况第三章 建设项目各阶段主要指标的变化分析第四章 项目考核期运营情况和评价第五章 效益评价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附件:1.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1)公路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卡表1-1、表1-2(2)公路
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卡表2(3)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及效益管理卡表32.有关委托、招标、评审、批复等主要复印文件
Ⅳ.内容要求
第一章 概 述
一、建设项目的起终点(位置),项目立项、决策、设计、开工、竣工、通车时间。
二、项目的建设规模、标准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三、建设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等各阶段主要指标的变化。
四、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如:养路费、能交基金返还、国内贷款、交通部车购费补助、利用外资等)。
五、建设项目后评价的主要结论。
第二章 项目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的情况
一、建设项目各阶段的依据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项目的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任务的委托,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完成情况,审查会议提出的主要修改意见。
3.项目建议书、设计任务书和初步设计审批文件的主要内容。
4.项目施工图设计情况。
5.项目开工、竣工、验收等文件的主要内容。
二、项目实施情况和评价
1.决定施工单位的方式。如用招标方式,应包括招标、投标、中标及签订合同情况。
2.施工单位名称及其承担的工程项目内容和实施管理方法。
3.施工监理单位名称及其承担的工程项目内容和实施管理方法。
4.建设环境及施工条件等情况。
5.工程实施中的变更损益分析,包括变更原因、施工难易、投资增减、工程质量、工期进度的影响等情况。
6.施工质量检验、试验情况和结论。
7.施工的计划安排与实际进度的比较分析。
8.施工期各年度投资完成情况(内资、外资数额及其当年利率或汇率)。
9.工程决算与初步设计概算、立项决策估算的比较分析(按单项工程分内资和外资)。
10.工程验收的主要结论。
第三章 建设项目各阶段主要指标的变化分析
分析建设项目各阶段主要指标的变化及其原因。指标包括:建设规模、标准的内容及主要工程量、建设投资等。
一、分析预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及其批复,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及其批复等立项、决策阶段的主要指标的变化及其原因。
二、初步设计与决策阶段相比,主要指标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三、项目实施结果与施工设计的差别及其原因分析。
四、工程投资节余或超支的原因,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分析。
第四章 项目考核期运营情况和评价
一、项目考核期运营概况
1.项目考核期的时间跨度。
2.考核期运营的交通量、运行车速及车型调查结果。
3.考核期是否达到交通量预测能力。
4.配套及辅助设施的建设是否必要和适宜。
二、考核期的评价
1.是否具备预期的效果。
2.实际交通量与预测交通量的差别及其原因。
3.项目达到预计目标的可能性分析。

第五章 效 益 评 价
一、经济效益评价
参考《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办法》,根据实际经济成本和考核期的运营实际效益,重新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并与决策阶段预测的经济效益比较。
二、财务效益评价
1.对于收费公路(独立大桥、隧道)根据财务成本和考核期收费的实际,重新进行项目的财务分析,并与决策阶段预测的财务分析比较。
2.进一步做出收费分析,以落实偿还能力。
3.说明物价上涨、汇率变化对财务效益,工程决算产生的实际影响。
4.项目的运输成本和效益计算中,应将每年的当地价格按换算率折合成基准年的价格。
三、社会效益评价
1.新建公路对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分析。
2.新建公路对所在地区环境产生影响分析。
3.交通事故的分析。
4.其他社会效益。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根据项目考核期运营实践,从总体上评定项目立项和决策阶段确定的主要指标是否正确。
2.项目建设方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3.项目施工招标、施工监理的经验、教训。
4.建设投资(内资、外资贷款及国家补助)使用是否合理,有何经验教训。
5.预达到项目预期效益的措施。
二、建议
1.对未达到设计通行能力的项目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建议。
2.对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办法。
3.对投资(内资、外资贷款及国家补助)安排及配套资金的合理使用提出具体建议。
4.其他。
Ⅴ.附件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填表说明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也适用于独立大桥及隧道建设项目,其标题改为桥梁建设项目管理卡或隧道建设项目管理卡。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由公路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卡表1-1、表1-2及公路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卡表2和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及效益管理卡表3组成。
表1-1、表1-2和表2应从项目立项开始时就进行填写,工程竣工通车时应编制、填写完毕。
一、公路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卡
(一)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填写在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工程竣工验收项内。
(二)上报及批准机关、文号填写在项目建议书、设计任务书及初步设计项内。
(三)各阶段工作发生的日期及时间按年月日至年月日填写在日期栏内。
(四)各阶段建设规模和主要的技术指标,应分别填写各阶段审查的(或上报的)和批准的各项内容。“上报文件”系指与“批复”相应的项目建议书、设计任务书和初步设计。
公路建设项目建设规模是指公路等级(高速公路、汽车专用一级公路、汽车专用二级公路),单位为km。主要技术指标可填写计算行车速度,单位为km/h;路基宽度,单位为m等。
桥梁建设项目建设规模是指桥长(包括主桥和引桥),单位为m;两岸接线的公路等级、长度,单位为km。主要技术指标可填写桥面净宽,单位为m;车辆荷载(包括汽车和挂车);通航净空(航道等级);两岸接线路基宽,单位为m等。
隧道建设项目建设规模是指隧道长,单位为m;两端接线的公路等级、长度,单位为km。主要的技术指标可填写隧道净宽,单位为m;隧道净空,单位为m;两端接线路基宽,单位为m等。
(五)项目各阶段估算、概算和决算的总投资分别填写在工程总投资栏内,单位为万元。
资金筹措分内资和外资,内资包括养路费、省能交基金返还、国内贷款、交通部车购费补助等;外资包括国外贷款、华侨及港澳同胞集资等。外资折合成人民币分别填入各栏内。
(六)项目各阶段估计或实际使用的四大材料分别按总用量(单位为立方米、t)和总价值(单位为万元)填写。
二、公路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卡
(一)公路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实施各阶段的投资、工程量等工程指标,应按各阶段最终批准的和实际实施的指标进行填写;外资按实际使用的币制折合成人民币填写。
(二)表内项目内容可根据需要增减。估算投资因分项较少,可合并填写。
(三)独立大桥和隧道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卡的项目内容可参照有关工程投资估算项目表。
三、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及效益管理卡
(一)基准年交通量指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时当年的交通量;考核年交通量指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时至考核年的预测交通量,考核年的实测交通量;预测年交通量指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考核年至该年的预测交通量。
(二)预测交通量的年份按需要划分,直至公路等级的远景设计年限。
(三)考核年实测交通量应进行OD调查,多次观察统计能反映实际情况的交通量。
(四)效益评价指标应按《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附件4要求的评价指标进行填写。
(五)为了给效益评价提供科学数据,如有老路,应在新路未通车前对老路进行交通量和运行车速调查,车速调查依新解放和东风卡车的车速为准,同时注明车速调查时的小时交通量(最好在高峰时调查)。新路通车后,应对新老路同时进行交通量和车速调查,调查要求同前。
公 路 建 设 项 目 综 合 管 理 卡
建设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表1-1
------------------------------------------------------
建设阶段 | | 项 目 建 议 书 | | 设 计 任 务 书
|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
项目内容 | | 上报文件 | 批 复 | | 上报文件 | 批 复
----------|------|------|------|-------|------|-------
一、承担单位 | | | | | |
----------|------|------|------|-------|------|-------
二、项目负责人 | | | | | |
----------|------|------|------|-------|------|-------
三、上报及批准机关 | | | | | |
----------|------|------|------|-------|------|-------
四、上报及批准文号 | | | | | |
----------|------|------|------|-------|------|-------
五、日期 | | | | | |
----------|------|------|------|-------|------|-------
六、建设规模 | | | | | |
----------|------|------|------|-------|------|-------
1. | | | | | |
----------|------|------|------|-------|------|-------
2. | | | | | |
------------------------------------------------------

续上表
------------------------------------------------------
七、主要技术指标 | | | | | |
----------|------|------|------|-------|------|-------
1. | | | | | |
----------|------|------|------|-------|------|-------
2. | | | | | |
----------|------|------|------|-------|------|-------
八、工程总投资 | | | | | |
----------|------|------|------|-------|------|-------
资金来源: | | | | | |
----------|------|------|------|-------|------|-------
1.内资 | | | | | |
----------|------|------|------|-------|------|-------
(1) | | | | | |
----------|------|------|------|-------|------|-------
(2) | | | | | |
----------|------|------|------|-------|------|-------
(3) | | | | | |
----------|------|------|------|-------|------|-------
2.外资 | | | | | |
----------|------|------|------|-------|------|-------
(1) | | | | | |
----------|------|------|------|-------|------|-------
(2) | | | | | |
------------------------------------------------------

续上表
------------------------------------------------------
建设阶段 | | 项 目 建 议 书 | | 设 计 任 务 书
|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
项目内容 | | 上报文件 | 批 复 | | 上报文件 | 批 复
----------|------|------|------|-------|------|-------
九、四材用料 | | | | | |
----------|------|------|------|-------|------|-------
1.木材(用量)| | | | | |
----------|------|------|------|-------|------|-------
(价值)| | | | | |
----------|------|------|------|-------|------|-------
2.钢材(用量)| | | | | |
----------|------|------|------|-------|------|-------
(价值)| | | | | |
----------|------|------|------|-------|------|-------
3.水泥(用量)| | | | | |
----------|------|------|------|-------|------|-------
(价值)| | | | | |
----------|------|------|------|-------|------|-------
4.沥青(用量)| | | | | |
----------|------|------|------|-------|------|-------
(价值)| | | | | |
----------|------|------|------|-------|------|-------
| | | | | |
----------|------|------|------|-------|------|-------
| | | | | |
------------------------------------------------------
公 路 建 设 项 目 综 合 管 理 卡
建设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表1-2
---------------------------------------------------------
建设阶段 | 初 步 设 计 | | |
|-------------| 施工图设计 | 工程竣工验收 | 各阶段变化简要说明
项目内容 | 上报文件 | 批 复 | | |
----------|------|------|-------|--------|---------------
一、承担单位 | | | | |
----------|------|------|-------|--------|
二、项目负责人 | | | | |
----------|------|------|-------|--------|
三、上报及批准机关 | | | | |
----------|------|------|-------|--------|
四、上报及批准文号 | | | | |
----------|------|------|-------|--------|
五、日期 | | | | |
----------|------|------|-------|--------|
六、建设规模 | | | | |
----------|------|------|-------|--------|
1. | | | | |
----------|------|------|-------|--------|
2. | | | | |
----------|------|------|-------|--------|
七、主要技术指标 | | | | |
----------|------|------|-------|--------|
1. | | | | |
----------|------|------|-------|--------|
2. | | | | |
----------|------|------|-------|--------|
八、工程总投资 | | | | |
----------|------|------|-------|--------|
资金来源: | | | | |
----------|------|------|-------|--------|
1.内资 | | | | |
----------|------|------|-------|--------|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2.外资 | | | | |
----------|------|------|-------|--------|
(1) | | | | |
----------|------|------|-------|--------|
(2) | | | | |
---------------------------------------------------------

续上表
---------------------------------------------------------
建设阶段 | 初 步 设 计 | | |
|-------------| 施工图设计 | 工程竣工验收 | 各阶段变化简要说明
项目内容 | 上报文件 | 批 复 | | |
----------|------|------|-------|--------|---------------
九、四材用量 | | | | |
----------|------|------|-------|--------|
1.木材(用量)| | | | |
----------|------|------|-------|--------|
(价值)| | | | |
----------|------|------|-------|--------|
2.钢材(用量)| | | | |
----------|------|------|-------|--------|
(价值)| | | | |
----------|------|------|-------|--------|
3.水泥(用量)| | | | |
----------|------|------|-------|--------|
(价值)| | | | |
----------|------|------|-------|--------|
4.沥青(用量)| | | | |
----------|------|------|-------|--------|
(价值)| | | | |
----------|------|------|-------|--------|
| | | | |
----------|------|------|-------|--------|
| | | | |
----------------------------------------------------------
公 路 建 设 项 目 投 资 管 理 卡
-----------------------------------------
建 | 工程量| 项目建议书 | 设计任务书 | 初步设计
工 设 | |-------|-------|-------
程 阶 | |工| 估 算 |工| 估 算 |工| 概 算
内 段 | |程|-----|程|-----|程|-----
容 | 单 位|量|内资|外资|量|内资|外资|量|内资|外资
------------|----|-|--|--|-|--|--|-|--|--
工程总规模 | 公里 | | | | | | | | |
------------|----|-|--|--|-|--|--|-|--|--
第一部分 建筑安装工程 |公路公里| | | | | | | | |
------------|----|-|--|--|-|--|--|-|--|--
一、路基 |公路公里| | | | | | | | |
------------|----|-|--|--|-|--|--|-|--|--
1.土石方 | 立方米| | | | | | | | |
------------|----|-|--|--|-|--|--|-|--|--
2.纵向排水工程 | 公里 | | | | | | | | |
------------|----|-|--|--|-|--|--|-|--|--
3.防护工程 |公路公里| | | | | | | | |
------------|----|-|--|--|-|--|--|-|--|--
4.其他工程 | 公里 | | | | | | | | |
------------|----|-|--|--|-|--|--|-|--|--
二、路面 |公路公里| | | | | | | | |
------------|----|-|--|--|-|--|--|-|--|--
1.沥青混凝土路面 | 平方米| | | | | | | | |
------------|----|-|--|--|-|--|--|-|--|--
2.水泥混凝土路面 | 平方米| | | | | | | | |
------------|----|-|--|--|-|--|--|-|--|--
3.路面基层 | 平方米| | | | | | | | |
------------|----|-|--|--|-|--|--|-|--|--
三、桥梁涵洞 |公路公里| | | | | | | | |
------------|----|-|--|--|-|--|--|-|--|--
1.大桥 | 米/座| | | | | | | | |
------------|----|-|--|--|-|--|--|-|--|--
2.中桥 | 米/座| | | | | | | | |
------------|----|-|--|--|-|--|--|-|--|--
3.小桥 | 米/座| | | | | | | | |
------------|----|-|--|--|-|--|--|-|--|--
4.涵洞 | 米/道| | | | | | | | |
-----------------------------------------

单位:万元 表2
-------------------------
| 分年完成投资额(内资、外资)|施工决算| 备
|---------------|----|
| | | | |工 |内|
|××年|××年|××年|××年|程 |外|
| | | | |量 |资| 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建 | 工程量| 项目建议书 | 设计任务书 | 初步设计
工 设 | |-------|-------|-------
程 阶 | |工| 估 算 |工| 估 算 |工| 概 算
内 段 | |程|-----|程|-----|程|-----
容 | 单 位|量|内资|外资|量|内资|外资|量|内资|外资
------------|----|-|--|--|-|--|--|-|--|--
四、隧道 |公路公里| | | | | | | | |
------------|----|-|--|--|-|--|--|-|--|--
1.土质隧道 | 米 | | | | | | | | |
------------|----|-|--|--|-|--|--|-|--|--
2.石质隧道 | 米 | | | | | | | | |
------------|----|-|--|--|-|--|--|-|--|--
五、其他工程及沿线设施 |公路公里| | | | | | | | |
------------|----|-|--|--|-|--|--|-|--|--
1.清除场地 |公路公里| | | | | | | | |
------------|----|-|--|--|-|--|--|-|--|--
2.拆迁建筑物、构筑物 | 处 | | | | | | | | |
------------|----|-|--|--|-|--|--|-|--|--
3.平面交叉 | 处 | | | | | | | | |
------------|----|-|--|--|-|--|--|-|--|--
4.互通式立体交叉 | 处 | | | | | | | | |
------------|----|-|--|--|-|--|--|-|--|--
5.分离式立体交叉 | 处 | | | | | | | | |
------------|----|-|--|--|-|--|--|-|--|--
6.通道 | 处 | | | | | | | | |
------------|----|-|--|--|-|--|--|-|--|--
7.管理与养护设施 |公路公里| | | | | | | | |
------------|----|-|--|--|-|--|--|-|--|--
8.安全设施 |公路公里| | | | | | | | |
------------|----|-|--|--|-|--|--|-|--|--
9.服务设施 |公路公里| | | | | | | | |
------------|----|-|--|--|-|--|--|-|--|--
10.环境保护工程 | 处 | | | | | | | | |
------------|----|-|--|--|-|--|--|-|--|--
11.其他设施 | 处 | | | | | | | | |
------------|----|-|--|--|-|--|--|-|--|--
六、临时工程 |公路公里| | | | | | | | |
------------|----|-|--|--|-|--|--|-|--|--
1.便道 | 公里 | | | | | | | | |
-----------------------------------------

续上表
-------------------------
| 分年完成投资额(内资、外资)|施工决算| 备
|---------------|----|
| | | | |工 |内|
|××年|××年|××年|××年|程 |外|
| | | | |量 |资| 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建 | 工程量| 项目建议书 | 设计任务书 | 初步设计
工 设 | |-------|-------|-------
程 阶 | |工| 估 算 |工| 估 算 |工| 概 算
内 段 | |程|-----|程|-----|程|-----
容 | 单 位|量|内资|外资|量|内资|外资|量|内资|外资
------------|----|-|--|--|-|--|--|-|--|--
2.便桥 | 米/座| | | | | | | | |
------------|----|-|--|--|-|--|--|-|--|--
3.电力、电信线路 | 公里 | | | | | | | | |
------------|----|-|--|--|-|--|--|-|--|--
七、计划利润 |公路公里| | | | | | | | |
------------|----|-|--|--|-|--|--|-|--|--
八、税金 |公路公里| | | | | | | | |
------------|----|-|--|--|-|--|--|-|--|--
第二部分 设备及工具、 | | | | | | | | | |
------------|----|-|--|--|-|--|--|-|--|--
器具购买费 |公路公里| | | | | | | | |
------------|----|-|--|--|-|--|--|-|--|--
一、设备购置 |公路公里| | | | | | | | |
------------|----|-|--|--|-|--|--|-|--|--
二、工具、器具购置 |公路公里| | | | | | | | |
------------|----|-|--|--|-|--|--|-|--|--
三、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 |公路公里| | | | | | | | |
------------|----|-|--|--|-|--|--|-|--|--
第三部分 其他费用 |公路公里| | | | | | | | |
------------|----|-|--|--|-|--|--|-|--|--
一、征用土地费 | 亩 | | | | | | |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扬州市县乡河道疏浚工程(碧水工程)项目及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转发《扬州市县乡河道疏竣工程(碧水工程)项目及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扬府办发〔2003〕101号)

关于转发《扬州市县乡河道疏竣工程(碧水工程)项目及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

  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扬州市县乡河道疏浚工程(碧水工程)项目及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转发给你们,希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确保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OO三年八月十四日

  

  扬州市县乡河道疏浚工程(碧水工程)项目及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我县乡河道疏浚步伐,恢复提高县乡河道(包括渠道)抗旱排涝标准,加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保护利用,大力改善城乡水环境,根据省政府“农村五件实事”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农民人均增收千元、全面奔小康”计划的要求,决定自2003年至2007年用5年时间实施以县乡河道疏浚为主要内容的“碧水工程”。结合我市实际和省财政厅、水利厅的有关规定与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县乡河道疏浚工程项目是指列入省《2003-2007年县乡河道疏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经市水利、财政部门批准实施的县乡河道疏浚工程项目。

  第三条县乡河道疏浚工程项目实行统一规划,分年实施,集中治理,统一验收。坚持国家投入为引导,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的投入机制;做到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监督有力,奖励先进,保证实现预期效益和目标。

  第二章 项目建设与管理

  第四条组织领导。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组织的管理原则,县(市、区)、乡(镇)均应成立以行政首长为组长,水利、财政、国土、农工办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县乡河道疏浚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水利部门负责项目的实施与管理,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筹集与监督,其它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第五条治理目标。以水利现代化建设总揽全局,以恢复提高县乡河道引排能力为目标,着力改善我市农村水环境、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提高城乡防洪保安能力和农田引排标准,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治理原则。一是效益优先的原则,坚持按《规划》择优选项,先急后缓、集中投入、综合治理。每条县级河道连续治理期限不得超过2年,每条乡级河道不得超过1年,乡级河道与其所属县级河道同步实施,河道沿线水工建筑物的维修改造与河道整治同步进行。二是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的原则,坚持谁受益谁负担,谁经营谁管理,落实河道治理的主体。三是建管并重的原则,坚持在抓好河道疏浚的同时,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四是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一水多用,一土多用,做到浚河与堤防建设、水环境整治、土地复垦、村镇建设、城乡道路、绿化造林和乡镇开发园区建设相结合,改善人居和投资环境。

  第七条年度计划的编报。各县(市、区)根据《规划》,结合城乡水环境整治的要求制定年度工程计划,按照《江苏省农村水利和水土保持补助管理办法》的要求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每年9月底前由各县(市、区)水利(务)局、财政局联合上报市水利局、财政局。

  第八条年度计划的审批。年度计划必须符合《规划》。市水利、财政局组织对各县(市、区)上报的项目计划及可研报告进行审查,汇总后联文报省水利厅、财政厅。省水利厅、财政厅联合批复年度实施计划,核定工程项目、工程量、总投入及省级补助资金。市水利局、财政局按照省下达计划批复各县(市、区)年度实施计划,核定工程项目、工程量、总投入及省市补助资金,同时抄送省水利厅、财政厅备案。市水利局批复各县工程实施方案,抄送省水利厅备案。

  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批复后,各地不得擅自调整,如确需调整,必须报市原审批部门批准。

  各县(市、区)按旬将河道疏浚实施进度、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按规定表式从网上报市水利局、财政局。

  第九条施工管理。各县(市、区)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管理责任制。明确专人负责工程建设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积极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推广机械化施工,重大工程项目应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

  第十条运行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根据河道整治与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河道工程用地和管理范围的划地、确权、定界,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多方落实管理经费,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明确管理责任主体,实行长效管理,建立起河道正常清淤清障清杂的良性运行机制。

  第三章 资金使用与管理

  第十一条资金筹集。县乡河道疏浚是公益性工程,责任主体是县、乡人民政府,各地应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河道疏浚工程的所需经费。省、市对县乡河道疏浚工程按照土方工程量进行综合补助,并适当向县级河道倾斜。省级补助标准0.4~0.5元/立方米,市级补助标准0.3元/立方米,市级配套部分由财政、国土在土地复垦资金中统筹。县(市、区)财政在预算中安排补助资金,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标准由各地自定,原则上不低于0.4元/立方米,乡(镇)政府应视财力安排一定比例。鼓励和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足额筹集。同时,拓宽投融资渠道,采取经营权、冠名权拍卖等形式,筹集资金。

  第十二条资金使用。省、市级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河道疏浚土方工程,包括排水费、机械施工费及沿线水工建筑物的维修改造等补助费用。县级项目管理费由各县(市、区)同级财政考虑,不得在省市财政补助资金中提取。

  第十三条资金管理。县乡河道省市补助资金的管理,依据《江苏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由市水利、财政部门按批准的实施计划下达,实行项目管理。各县(市、区)水利部门要加强对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严格核实工程数量,落实到具体项目,充分发挥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益。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严禁挪用、截留和抵扣。对建设项目资金拨付使用不规范、配套资金不落实的将停拨省市补助资金。按省水利厅、财政厅统一规定,省市补助资金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资金在省、市验收合格后下达。

  第四章 竣工验收

  第十四条各县(市、区)要在次年6月底前完成自查验收工作,并完成竣工验收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及相关验收材料。

  市水利、财政部门将在县(市、区)自验基础上,于7月底前组织完成市级验收,拿出市级验收意见,并报请省级验收。

  第十五条验收依据。坚持统一验收、分级负责的原则,按《规划》、年度计划和工程项目审批文件、旬月进度表等进行验收。

  第十六条验收内容。验收资料(各级审批文件、资金到位凭证、竣工决算及审计报告等)是否齐全、规范;是否符合总体规划、分年实施计划的要求;自筹和各级补助资金是否及时全部到位、有无挪用和违反规定使用情况等;管理人员、管理经费及管理措施是否落实,是否及时办理产权登记或移交手续;工程效益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第五章 奖惩

  第十七条年度项目计划必须符合县乡河道疏浚规划。省市组织抽查各县(市、区)上报土方数,对抽查核实土方数误差超出10%的县(市、区),除相应扣减年度计划外,同时削减年度省市级资金补助。

  第十八条各县(市、区)年度计划的完成情况将作为下一年度安排省市投入资金的主要依据。并按照验收结果,对未完成计划任务、工程标准低、管护措施不落实、治理成效差的县(市、区),扣减下年度计划和省市级资金补助。

  第十九条市将每年对各县(市、区)年度工程的组织领导、工程建设、工程管理、资金筹集等方面进行百分考核(考核标准另发),评出县、乡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本实施细则由市水利局、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实施细则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3年8月14日印发  


湖北省矿产储量管理规定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矿产储量管理规定
湖北省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矿产储量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矿产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矿产储量,是指已经查明的符合现阶段开采技术和经济条件的矿产资源量。
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
第三条 在本省境内从事矿产储量的勘查、开发利用和报销管理工作,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省乡镇集体矿山企业矿产储量管理办法另行制定。在乡镇集体矿山企业矿产储量管理办法颁布前,乡镇集体矿山企业的储量管理工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 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矿产储量管理工作。
省矿产储量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储委)负责审批全省矿产储量勘查报告(以下简称勘查报告)、储量报销、矿床工业指标等工作。
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储委办公室)具体负责审查勘查报告、矿产储量及储量报销;组织开展有关矿产储量管理方面的科学研究活动;进行矿山回访调查等工作。
第五条 地区行署,市、州、县人民政府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或本级人民政府(行署)指定的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矿产储量管理工作。
省各矿业主管部门,应结合本部门职责,协助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抓好矿产储量管理工作。
矿山企业和地下水水源地开发单位的地测机构或地测技术人员,负责本企业矿产储量管理工作。

第二章 勘查报告的审批
第六条 新建县以上矿山或地下水开采企业,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先探明储量,由具有地质勘查资格的单位提交勘查报告,报省储委或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储委)审批。
第七条 下列矿产储量的勘查报告或数据必须经省储委审查批准后,方能作为矿山设计(生产)的依据或提供使用:
(一)因新建或改、扩建矿山企业和地下水开采企业探明的储量;
(二)在经批准的设计开采范围以外探明的矿产储量;
(三)作为国家地质勘查储量承包结算依据的矿产储量;
(四)参加评奖的科技成果中涉及的矿产储量数据;
(五)用于经济建设中长期计划(或规划)及城乡供水建设规划的矿产和地下水储量;
(六)由于改变工业指标等原因而重新计算的储量;
(七)按规定必须由省储委审批的其他矿产储量。
第八条 地质勘查单位应于每年11月底前向省储委报送下年度勘查报告审批计划。地质勘查单位提交的勘查报告,必须先经地质勘查单位的主管部门审查确认后,方能报省储委审批,同时应向省储委提交下列文件:
(一)地质矿产主管部门颁发的勘查许可证;
(二)地质勘查单位主管部门颁发的野外地质工作质量验收合格证明;
(三)与矿山建设设计有关的其他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报告。
第九条 为提高勘查报告的审批质量,省储委办公室在收到勘查报告后,应指定主审人,对报告进行全面认真的评审,必要时可聘请评论员。需要召开审查会议的,由省储委办公室组织召开有矿山企业、矿山企业主管部门、设计单位、地质勘查单位、地质勘查单位主管部门和专家等参
加的审查会议,并形成审查意见书。省储委根据审查意见书的建议,由主任或由主任委托副主任签发审批决议书。
第十条 审批勘查报告,必须执行国家技术监督部门统一颁发的质量标准或全国储委制订的规范。没有质量标准或规范的矿种,可按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或比照相近矿种规范或有关行业管理部门提出的要求进行审批、
第十一条 省储委办公室收到勘查报告后,应在4个月内批复。其中小型勘查报告应在2个月内批复。上述期限不包括勘查报告需要修改补充的时间。
第十二条 凡经审查批准的勘查报告,省储委应对申报单位下达审批决议书。对未取得全国储委或省储委下达的矿产储量审批决议书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相应的手续。
第十三条 矿床工业指标由国家或省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既充分利用矿产储量,又注重矿山经济效益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后下达。
矿山企业无主管部门的,其矿床工业指标由省储委制定下达。
对违背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技术规范的矿床工业指标,省储委有权否决,并要求有关部门重新制定。
第十四条 矿山企业需要改变原正式批准的矿床工业指标,应当上报论证资料,经有关矿业主管部门会同省储委审查同意后,由原矿床工业指标下达机关重新下达。矿山企业按重新下达的矿床工业指标计算矿产储量,提交重算储量报告。重算储量报告经全国储委或省储委批准后,方能
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生产的依据。

第三章 矿产储量的开采和报销
第十五条 矿山、地下水和油气田建设企业,对取得的设计范围内的矿产储量,应报经有关管理部门审查后,向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矿山企业因合并、分离、改变开采范围等原因变更矿产储量,必须经原批准开办该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会同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能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七条 矿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采掘工程和探矿工程资料,在计算“三级”矿量的同时,对矿体进行再圈定,并按批准的矿床工业指标计算生产勘探储量,及时掌握开采过程中的探明储量、非正常开采损失量和保有储量,以便正确制定生产、技术改造计划和矿山接替计划。


第十八条 矿山生产勘探储量和地下水水源地开采量与原地质勘查储量存在较大误差,影响正常生产时,矿山企业和水源地开采单位应提出储量重算报告,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储委复审,并重新颁发审批决议书。
第十九条 矿山年度及阶段储量报销报告,由原批准开办该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审批,报同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非正常开采损失储量报销报告须会同省储委审批;矿山闭坑储量报告由原批准开办该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储委审批,并报省计划管理部门备案。
矿山闭坑储量报告未经审批或未获批准,矿山企业不得撤出生产设施和毁坏生产系统,不得停闭采矿场所,有关主管部门不得批准矿山闭坑。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时,有权对矿山企业的储量报销现场进行检查。
第二十条 储量报销范围内残留于坑底或其边部、深部的储量,暂难利用但有可能复采的残留储量,以及中停矿井(场)的未采储量,均不能报销。有关单位应对其采取保存措施,以备将来复采。

第四章 矿产储量的统计分析
第二十一条 凡经省储委或全国储委审查批准的矿产储量,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年度对其开采、报销、保有或增长情况进行统计。
第二十二条 矿山企业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如实编制本企业的矿产储量报表。矿产储量报表必须经本企业主管负责人同意,并经矿山企业主管部门审核后,按规定报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
第二十三条 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报表的编制和报送程序,除必须遵守本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外,报表应同时报送省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四条 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对全省的矿产储量报表进行汇总,报省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
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对矿产储量报表中反映的情况进行技术分析,并将有价值的技术分析意见报送省政府及有关部门。
第二十五条 省储委办公室负责组织对重点矿山企业的储量回访调查工作,并将回访调查情况上报全国储委。
第二十六条 凡需对外发布的本省矿产储量统计数据,必须先经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核定。未经核定的矿产储量统计数据,不得对外发布,亦不得列为国家矿产储量正式统计数据。

第五章 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七条 对认真执行国家矿产储量管理法律、法规及本规定,在矿产储量的勘查、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或矿山企业主管部门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省地质矿产部门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
(一)在勘查报告和闭坑报告资料中弄虚作假的;
(二)不按规定提交矿产储量报表的;
(三)提交质量低劣的勘查报告又拒不改正的;
(四)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擅自对外发布矿产储量统计数据的。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在矿山设计、生产中擅自提高工业指标,造成矿产储量严重损失的;未经批准,擅自开发利用矿产储量,以及违反国家统计、保密法律、法规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国家和省的规定给予经济处罚,对直接责任人员应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依照《行政复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办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应用中的问题,由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4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