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新闻出版局关于下发巩固报刊治理成果工作调研方案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08:30:52   浏览:905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哈尔滨市新闻出版局关于下发巩固报刊治理成果工作调研方案的通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闻出版局


哈新出〔2005〕12号


哈尔滨市新闻出版局关于下发巩固报刊治理成果工作调研方案的通知




市属各出版单位:

  为了全面贯彻市纠风工作会议精神,巩固报刊治理成果,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我局将于近日对巩固报刊治理成果工作进行调研。为使此项工作落到实处,现将“巩固报刊治理成果工作调研方案”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新闻出版局
                       二○○五年七月十九日



巩固报刊治理成果工作调研方案





  根据全国纠风工作会议和省纪委四次全会、省政府廉政工作会议及我市纠风工作会议精神,为了更好地巩固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的工作成果,了解实际情况,进一步结合实际,有的放矢的清理利用职权乱摊派发行等问题,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纠风工作的部署,按照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以解决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不断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巩固治理报刊乱摊派发行成果,有效遏制反弹,优化我市经济发展的环境。

  二、调研内容
  1、党报党刊订阅的数量、金额、资金来源?

  2、是否落实农村订阅报刊费实行限额制?

  3、乡镇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村(组)、中小学校公费订阅报刊情况?

  4、是否有搭车订阅报刊的现象?

  5、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是否有收费或变相收费现象?

  6、单位目前承担的报刊费金额、明细(提供材料)。

  7、您认为应如何有效遏制报刊乱摊派发行的行为。

  8、就如何体现执政为民,对报刊管理工作有什么合理化建议。

  9、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是否有超范围发行及超数量印刷现象。

  三、调研范围

  在全市范围内选择有重点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农村中小学100个单位:

  1、大型国有企业(哈轴集团、哈烟厂、哈电机厂、哈锅炉厂等单位)

  2、外资、合资企业(5家单位)

  3、集体企业(15家单位)

  4、县(市)(阿城、双城、五常、宾县等)

  5、市教委(农村中、小学各3所学校)

  6、部分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出版单位

  7、部分印刷企业

  8、哈报集团

  四、调研措施

  1、对公开发行的报纸、期刊进行重新登记,重点对其发行情况进行调查。

  2、对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出版单位进行逐一检查,按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规定,重点检查是否变相摊派、变相收费、超范围印刷、超数量发行、与外单位“协办”等情况。

  3、将公开发行的报纸、期刊以及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和内部资料性图书在新闻出版局网站公布,便于广大群众了解、监督。设计《调查问卷》发送各有关单位,并将题目向社会公示。

  五、调研方法

  采取调查问卷和到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一是下发《调查问卷》5000份,同时在网上开展问卷调查。二是走访调研,分两个组同时进行。

  第一组:张鹏、裔中立、马国方、马朝毅

  地 点:哈报集团、阿城市、宾县、呼兰区、市教委(3所中学)、哈尔滨轴承股份集团、哈尔滨卷烟厂、部分外资、合资企业、部分内部资料出版物出版单位等。

  第二组:张玉保、樊净非、吕学春、胡雷

  地 点:五常、双城市、南岗区、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中央红集团等集体企业、市教委(3所小学)、部分印刷企业等单位。

  六、具体要求

  1、此次调研工作是我局下半年的重点工作,机关各处室领导要提高认识,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全深心地投入到这次调研工作中。

  2、这次调研工作,涉及到很多处室和人员。各处室要从全局出发将时间、工作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确保调研工作顺利开展。

  3、在这次调研工作中要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材料,特别是对一些数据材料和重要材料要注意积累。为完成调研报告打好基础。

  4、调研结束后,各调研组要分别写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力求做到数据准确,内容详实,结构科学,语言精炼,对提的问题有分析、有对策。

  七、调研时间

  2005年7月20日至2005年8月20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减收积压房地产案件案件受理费申请费的请示》的函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减收积压房地产案件案件受理费申请费的请示》的函



法函[2000]20号
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琼高法[2000]24号《关于减收积压房地产案件案件受理费申请费的请示》收悉。经研究,同意你院按50%减收积压房地产案件受理费和申请费,亦同意在适用案件类别、适用时间及减收费种类等具体问题上的处理意见,对其他诉讼费确需减缓免的,按《人民法院诉讼费收费办法》处理。你院接到本函复后,即可在你省各级人民法院贯彻执行。

二○○○年三月十七日


天水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

甘肃省天水市人民政府


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水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的通知
天政发[2004]141号


各县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天水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已经2004年10月25日市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天水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巩固全市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交通部《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和《甘肃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天水市范围内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是指列入地方公路管理部门养护管理计划的县乡公路及未列入养护管理计划的通乡、通行政村的乡村道路。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确保公路路产完好,路权不受侵犯。
市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指导全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县区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并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县乡公路(公路段养护管理的除外)养护管理工作,并指导乡村道路养护管理工作。
各乡镇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制度,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的乡村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要达到市、县交通主管部门的要求。具体业务接受市、县交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考核。
第四条 养护管理工作应加强科学研究,推广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养护管理的科技含量,走科技兴交之路。
第五条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遵循谁受益、谁建设、谁养护、谁管理以及养管并重、改造提高的原则。

第二章 养护管理

第六条 县乡公路养护生产要严格按照《甘肃省县乡公路标准化养护六条标准》进行,路况质量要逐步达到与之相应的标准。
第七条 县乡公路的小修保养及大中修工程项目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和规范执行。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 县乡公路年度养护计划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报上级公路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后,下达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年度养护计划分解为季、月计划,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公路养护季节性特点,合理组织和安排生产。
第九条 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按要求及时向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上报养护月报表。报表内容应真实完整,严禁弄虚作假。
第十条 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列入养护计划的油路要加强经常性养护,及时处治各类病害,并保证每年集中修补2次以上,使路面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延长油路使用寿命。
第十一条 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列入养护计划的砂砾路要加强经常性养护,实行集中性养护与季节性养护相结合,要求每年集中性养护不少于2次,及时处治各种病害,防止病害进一步扩大,不断改善路面技术状况。
第十二条 列养县乡公路所需的养护砂石料由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路线等级、路况质量、车流量提出采备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报请县区政府批准后,由公路沿线乡镇政府负责采备,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原则上要求列入养护计划的油路每公里采备养护砂石料不少于20立方米,县道每公里不少于80立方米,乡道每公里不少于50立方米。
第十三条 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公路突发性自然灾害预防抢修工作,及时清除桥涵淤积,疏通公路排水系统,修补、加固驳岸、护坡等构造物,消除水毁隐患,提高公路和构造物的抗灾能力。
第十四条 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雨天巡路制度。要事先制订抗灾抢修预案,储备必要的抢修物资。发生水毁、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后要及时组织人员、设备、物资及时修复,保证公路安全畅通。对辖区内较大灾害无法立即修复的,应及时向当地政府及上级交通主管部门报告,并在相应路段设立明显标志,派专人协调、指挥车辆通行,防止发生交通事故。除特大水毁和较大滑坡、塌方灾害外,一般阻车时间不得超过72小时。
第十五条 乡村道路养护的总体要求是保持路面平整、路拱适度、行车顺适、路肩整洁、无坑槽、边沟畅通、构造物完好,保证道路经常处于良好状态,以提高车辆通行能力。
第十六条 乡镇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乡村道路的养护也应制订切实可行的养护计划,及时处治出现的各种病害并积极组织抢修水毁路段。
乡村道路由沿线行政村受益群众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养护。乡镇政府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保证辖区内乡村道路每年至少全面整修2次。
乡村道路养护备砂数量由乡镇政府根据路面状况自主决定,原则要求每公里不少于30立方米。
第十七条 因自然灾害致使乡村道路中断或桥涵等设施损毁的,乡镇政府要及时组织沿线群众进行修复,保证道路畅通。
第十八条 乡村道路的绿化由乡镇政府负责规划和实施。对于需要更新的行道树,须报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补植。
第十九条 农村公路养护或水毁修复需在荒山、荒地取土、取砂、采石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或者非法收取费用。

第三章 路政管理

第二十条 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应依法履行路政管理职责,保护路产路权不受侵占和破坏。
第二十一条 乡村公路路政管理要力争达到以下要求:
(一)无侵占公路、公路边沟、公路用地、公路路堤及边坡行为;
(二)无擅自开设交叉道口、人行路口及砍伐行道树行为;
(三)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无新的违章建筑;
(四)无堆放杂物、违章作业、挖沟引水行为;
(五)无摆摊设点、马路市场等违法行为。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制止和检举侵占、破坏公路路产和侵占公路路权以及不依法进行路政管理的行为。

第四章 资金筹措与管理

第二十三条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投入力度。在每年财政收入中列支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各县区每年所安排的财政转移支付用于乡村道路修建支出切块30%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及养护砂石料的采备;市财政每年列入预算用于道路建设的专项资金,也切块15%专项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第二十四条 列养线路的养护经费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县区列养公路的里程、等级等情况,按照年度养护计划先拨付大部分给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包干使用。剩余部分养护经费由市交通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第六章的有关条款,按检查考核结果决定拨付或扣除。
第二十五条 拖拉机、农用三轮车养路费征收、解缴、使用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执行。养路费要建立专户,专款专用,严禁挤占和挪用。
第二十六条 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实行报帐制后,县区财政部门在拨付乡村道路转移支付资金时,要先经同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拨付;否则,不予拨付。具体验收拨付办法由市财政部门与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商定。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主动接受审计等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建立完善各项财经制度,确保养护经费合理、安全、有效运行。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县乡公路年度养护计划实施情况及路政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县区各乡镇政府乡村道路养护计划的实施情况及路政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列养路线的养护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每月必须对全部主养路线和总里程不少于25%的重养路线进行一次集中检测。自检和量测的结果应报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备查。
第三十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公路养护月报表每月进行一次随机抽查。
第三十一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每半年对全市列入养护计划的县乡公路养护及路政管理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将县区检查的排名结果向全市通报。
第三十二条 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县区乡村道路路况质量、构造物状况、路政管理等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抽查,及时向乡镇政府通报抽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督促乡镇政府及时整修,并给予技术指导。
第三十三条 月抽查结果和半年检查结果将作为评选先进或授予其他荣誉的主要依据。
第三十四条 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纳入市政府对县区政府、县区政府对乡镇政府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五条 经市、县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检查认定,县乡道路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予以奖励:
(一)全面完成养护管理任务,养护质量稳步提高的;
(二)路况等级标准提高的;
(三)养护工程全部达到优良的;
(四)对公路养护管理做出重大贡献的;
(五)路政案件及时查处,路产路权未被侵犯的;
(六)乡村道路养护管理达到年度目标责任要求的。
第三十六条 经市、县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检查认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处罚:
(一)经检测,好路率或综合值达不到养护计划指标或全年路况质量无明显提高者,扣发计划列支养护经费的20%—30%;
(二)不按时上报月报表达3次以上,或报表与实际情况不符者,责令其重新补(填)报,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责任人的责任;
(三)月抽查结果达不到计划指标3次(含)以上的县区,在全市范围内通报批评,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四)半年、全年检查综合排名最后的县区,视其情况扣除1至3个月的养护经费。
(五)发生塌方、滑坡等自然灾害后等待观望、不及时抢修,造成损失进一步扩大或阻断交通72小时以上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责任人的责任,同时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六)全年列养路线有失养现象或路况质量低下,造成公路通行能力下降甚至中断交通的,停拨或按比例扣拨该路线养护经费,责令相关县区交通主管部门筹资整修,恢复路况,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七)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擅自挪用或挤占返还的拖拉机、农用三轮车养路费,导致养护质量达不到年度养护计划要求的,次年拖拉机、农用三轮车养路费不予返还。
(八)乡村道路路面、路基及构造物破坏、损毁,乡镇政府未及时进行修复的,不予全额拨付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九)路政案件未能及时查处,路产路权侵犯严重的,扣除全年计划列支养护经费的10%—15%。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交通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