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山市县区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1 22:34:49   浏览:828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山市县区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

云南省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山市县区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州市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06〕180号)精神,市国土资源局制定了《保山市县区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保山市县区人民政府耕地保护

责任目标考核办法



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州市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06〕180号)精神,建立县、区人民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保山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各县、区人民政府应与市人民政府签订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目标责任书,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责。县、区长为目标考核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县、区长为目标考核直接责任人,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审计、统计、监察等有关部门为具体业务目标落实责任人。

三、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农业、林业、水利、审计、统计、监察等部门,根据省政府下达我市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目标考核责任指标,结合退耕还林、还湖、还湿,大中型水利水电项目建设规划及自然灾害损毁等实际情况,对各县、区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提出目标考核指标建议,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下达,作为县、区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指标。

四、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遵循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从2006年起,每5年为一个规划期,在每个规划期的期初,市人民政府对各县、区人民政府下达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责任目标考核指标,并在规划期的每个年度对各县、区进行考核。考核的标准是:

(一)县、区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市人民政府下达的耕地保有量责任目标考核指标。

(二)县、区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市人民政府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责任目标考核指标。

(三)县、区行政区域内各类非农建设经依法批准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后,补充耕地和基本农田的面积与质量不得低于已占用的面积与质量。

(四)各类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不得闲置、耕地占补平衡方案必须落实、基本农田调整补划严格落实到地块和农户。

同时符合上述4项要求的,考核认定为合格;否则,考核认定为不合格。

五、考核采取自查、抽查与核查相结合的方法。

(一)各县、区人民政府要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每年组织自查,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指标履行情况。

(二)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农业、林业、统计、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每年底对各县、区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职情况进行检查,作出预警分析,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三)省人民政府对市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时,由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农业、林业、审计、统计、监察等有关部门,制定考核方案,对各县、区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指标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结果上报市人民政府。

六、全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提供的各县、区耕地面积、生态退耕面积、基本农田面积以及分等定级的数据,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参照依据。

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并按照国家和省统一规范,加强对耕地及基本农田的动态监管,每年向市国土资源局、农业局提交耕地及基本农田面积、位置和等级等情况的监测调查资料,并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市国土资源局采取抽样、巡查、专人划片管理等方法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调查制度和监测网络,同时,会同农业部门对耕地、基本农田面积和等级情况进行核查。

七、对认真履行责任目标考核指标且成效突出的给予表彰,对考核认定为不合格的责令整改,限期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和限时进行基本农田调整补划工作。整改期间暂停该县、区农用地转用、征收审批和具体建设项目供地。

八、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结果,列为县、区人民政府第一责任人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的地区,由市监察局、国土资源局对其建设用地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按照程序依法依纪处理直接责任人,并追究有关人员的领导责任。

九、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办法,结合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对下一级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新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余市出租汽车客运业税收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政府


新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余市出租汽车客运业税收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
余府发〔2008〕1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将《新余市出租汽车客运业税收征收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八年四月二十五日





新余市出租汽车客运业税收征收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市出租汽车客运业的地方税收征收管理,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36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7号)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出租汽车客运企业及其出租汽车的税收征收管理。

本办法所称出租汽车,是指按照乘客的意愿提供客运服务的小型客车。出租汽车客运服务是按照乘客意愿提供运送服务,并且按照里程和时间收费的出租汽车经营活动。

第三条 本市范围内的出租汽车客运业税收,按照“统一纳税申报,统一发票领购,统一税款结算”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二章 税务登记及管理



第四条 经核准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的企业应在法定期限内向当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税务登记,接受地方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

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时,应提供下列资料及复印件:

㈠工商营业执照;

㈡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㈢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或其他证明身份的合法证件,会计人员的身份证件;

㈣开户银行账号证明;

㈤公司章程、有关合同、协议书;

㈥依法应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第五条 市工商部门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向市地税部门通报出租汽车客运企业办理开业、变更、注销登记以及吊销营业执照的情况。

工商部门在办理出租汽车客运企业新设立、变更企业登记时,可以通知企业在30日内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新办或变更税务登记。

第六条 出租汽车客运企业所属出租汽车停歇业、异动、报废、更新的,应在出租汽车停歇业、异动、报废、更新30日内凭在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办理的有关手续和税务登记证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停歇业、变更或注销手续。

各主管地税机关办理停歇业、异动、报废、更新手续后,应在其办税服务厅受理和录入有关资料。

第七条 出租汽车客运企业的税务登记、变更、注销以及出租营运车辆的定额税款的核定、纳税辅导、纳税审核由各主管地税机关负责。

第八条 各主管地税机关应按出租汽车客运企业的户头分单台车登记机动车辆税收征收台账和机动车辆税源底册,及时掌握车辆及税款的增减变化。

第九条 主管地税机关对出租汽车客运企业的税务登记、变更、注销手续应从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办结。



第三章 税款征收



第十条 出租汽车客运企业为出租汽车客运业的纳税申报人。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的企业不论以何种方式承包、承租或挂靠经营的,均应与主管地税机关建立代征代缴关系,代征代缴税款。

第十一条 出租汽车客运企业应按月向主管地税机关统一申报缴纳代征代缴的所有地方税收和地税部门代征的各项基金、费等,当月税款在下月10日前申报缴纳。

第十二条 出租汽车客运企业以及所属出租汽车承包承租人和挂靠人应纳的营业税、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采取“定期定额”的核定征收方式。

核定的计税的营业额为:市城市规划区(含渝水区、经济开发区、仙女湖区、仰天岗管委会)每辆3500元/月,分宜县城每辆2000元/月。

应缴纳的税种及税率为:营业税3%,所得税按2.5%带率征收,城建税市城市规划区为营业税额的7%、分宜县城为营业税额的5%,教育费附加为营业税额的3%。合计综合税率市城市规划区为5.8%、县城为5.74%。

第十三条 出租汽车客运企业收取的承包费、承租费、供车费、场租费、管理费及其他价外费用,应依法缴纳营业税和计征企业所得税。

第十四条 出租汽车客运企业所属出租汽车以及承包承租和挂靠的出租车辆发生变化的,由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按照有关税收管理规定调整车辆数及相应核定税款。



第四章 发票管理



第十五条 出租汽车客运业实行“以票控税”,按规定使用《江西省新余市出租车定额发票》,特殊情况经主管地税务机关批准可使用《江西省新余市客运车售定额发票》,不得违规使用其他发票。

第十六条 出租汽车客运企业与主管地税机关签定税收代征代缴税款协议后,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统一申请领购所需发票。出租汽车客运企业所需发票超过定额部分的,应按“以票控税”的规定征收税款。

第十七条 出租汽车客运企业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发票领、用、存制度。出租汽车企业、驾驶员不得超越范围使用发票,不得使用过期作废的发票和其他票据。

第十八条 出租车驾驶员向乘客收费必须开具发票。



第五章 责任



第十九条 出租汽车客运企业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注销登记的,由地税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 出租汽车客运企业未按规定扣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除追缴不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外,处以不缴或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出租汽车驾驶员收费不开具发票或使用非法票据收费的,每次处以200元以下罚款。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2012年4月11日凌晨,美国洛杉矶南郊的南加州大学校园附近发生一起枪击案,一男一女两名中国留学生被枪杀。这是继4月2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奥依克斯大学发生校园枪击案以来的第二次枪击事件。美国社会频繁发生的枪击事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美国社会为何频发枪击案件

  据美国联邦调查局估计,美国目前大约有2.5亿支枪在私人手里,另外每年还有500万支新枪被私人购买。美国民众这样庞大的持枪基数,几乎达到人手一枪的地步,这也从数量上证明了民众对枪支的接受和需要。

  美国社会私人枪支的数量如此之多,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公民对枪支的特殊态度。很多时候民众是把枪当做一件普通物品而不是武器,人们购买的枪支寄到家中时,邮递员往往会直接将包裹扔在空无一人的住宅门口。

  当今美国,公民持枪的历史原因已不复存在,但公民个人持有枪支的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形成了美国独有的枪支文化。而且民众普遍认可这样一种观点:人民持有武器是为了防止政府走向专制和独裁,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所以,即使枪击案件发生之后,许多美国民众也认为,“造成犯罪的是人,而不是枪械本身。”这一论调表明,美国民众认可持枪的自由,对于因持枪自由而引发的枪击惨案,则是“自由必须付出的代价”。

  除此之外,美国社会利益集团的影响也是私人枪支数量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美国步枪协会就是支持和鼓励公民持枪的典型代表之一。这个组织有超过300万的付费会员,再加上大量的广告收入,协会有雄厚的资金游说国会、法庭以及官僚。该组织的口号之一就是“枪不杀人,人杀人。”该组织不但具有强大的游说能力,而且还进行有关研究和调研。该组织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严格控制枪支的州的犯罪率几乎和没有严格法律的州的犯罪率一样高。这也从一个方面支持了美国公民持枪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公民的响应和认同。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社会枪击案件频繁发生,也就不足为怪了。

  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民众持枪的法律基础

  每一次恶性枪击案件发生后,都会引起美国国内关于禁枪问题的讨论热潮。但基本上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的有关规定,奠定了美国民众拥有和携带武器的法律基础。众所周知,宪法是一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法律效力。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对公民持枪权利这样规定:“训练有素之民兵乃保障自由州安全所必需,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可侵犯。”(“ A well regulated Militia, being necessary to the security of a free State,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keep and bear Arms, shall not be infringed.”)

  可见,在美国,公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被认为是一种天赋人权,并且在宪法中规定这种权利不可侵犯,这就奠定了美国民众持有枪支合法化的法律基础。

  宪法修正案之所以如此规定,与美国携带枪支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而且枪支在北美先民开发美洲大陆、建立美利坚合众国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美国政府如果想要禁枪,就有违宪的可能,如果想通过修改宪法来彻底禁枪,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先不论修宪的程序和条件十分严格,但就结果而言,“在美国历史上,尽管提出过上万个修宪的提案,但最后形成修正案的,只有寥寥27条。”

  麦克唐纳诉芝加哥案:对宪法第二修正案的解释

  事实上,对于第二修正案有关美国民众持枪的规定,一直都存在争议。修正案中的前后两句话,究竟是并列关系、因果关系还是条件关系,利益各方从不同的立场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并一直争论不休。

  简单来说,支持“禁枪派”的认为,宪法第二修正案规定的持枪权利,其主体是保障自由州安全所必需且训练有素之民兵,是一种集体权利,而非指公民个人拥有的持枪权利。而支持“持枪派”的则认为,修正案规定的是个人权利,即公民个人拥有持枪的权利。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麦克唐纳诉芝加哥案” (McDonald v. Chicago)的审理,在一定程度上终止了这一争论,做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裁决。

  此案中,奥蒂斯·麦克唐纳是芝加哥一名普通市民,在申请购枪时遭芝加哥市政府拒绝。因为在此之前,芝加哥已执行了28年禁购手枪的规定。对此,麦克唐纳选择诉诸法律,最终将官司打到了最高法院。2010年6月28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以5比4的投票结果,裁定扩大保障公民持枪自由的宪法条款适用范围,州、市政府限制人民拥有手枪的法律违宪。判决书称,美国宪法赋予每个公民拥有武器的权利,不仅是美国联邦政府,各州和各地方政府也必须尊重这项法律。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这一判决影响巨大,被认为是对宪法第二修正案的细化和解释。最高法院的这次裁决,明确了宪法赋予的每个公民的持枪权利,不管是在美国联邦政府层面,还是各州政府层面,都必须对此予以尊重。这也为修正案中,“人民”究竟是指普通的美国民众,还是指“保障自由州安全所必需的民兵”,也就是持枪究竟是一种个人权利,还是一种集体权利的争论暂时划上了休止符。

  枪击案件对美国社会持枪合法化的影响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这次裁决被认为是“持枪派”的一次胜利,但5比4的投票结果,表明了保守派和自由派的大法官们在对“持枪”还是“禁枪”这一问题理念上的分歧,反映了双方力量对比的接近性,也是美国社会在“持枪”和“禁枪”问题上激烈斗争的一个缩影。

  投下反对票的大法官史蒂文斯认为,这一裁定将对美国社会和宪法体系产生“破坏性”影响。这一裁定也遭到了芝加哥市市长的反对,其表示:“我们永远不会向那些持枪伤害他人的人屈服。”

  最高法院的这次裁决,从结果上看,是“持枪派”的胜利,但裁决也同时指出,一些长期以来实施的枪支管理法令,如禁止罪犯或精神病患者持有武器,禁止在学校、政府机构等敏感场所携带武器等,不应受到置疑。裁决支持了美国公民持枪的权利,但在肯定这项权利的前提下,最高法院也明确指出,保有及佩带武器之权利应受到必要管制。

  总之,在目前的情况下,美国社会想要实现彻底禁枪的目标,实属不能。不管是“持枪派”还是“禁枪派”,都应该将注意力转移到对枪支的控制和限制上来。联邦政府以及各州和地方政府,应该完善能够有效预防滥用枪支带来负面影响的法律法规,同时加强防止枪击案件再次发生的预警机制。也就是说,在保护公民持枪权利的同时,出台更完善的关于枪支的买卖和使用等方面的限制和约束性的法律规定,将个人持枪可能对社会或他人带来的危害降至最低,则是美国枪支改革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